警方提示
老年人莫要轻信“健康讲师”盲目购买保健品
发布:岚县公安局    时间:2013/2/25 15:15:3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保健品销售渠道也日趋多样化,药店、超市、食品店,消费者都能买到保健品。而有一些人为了推销保健品,以某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名义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健康义诊”。和其他销售渠道相比,这种穿着 “健康”、“讲座”、“义诊”等外衣保健品销售渠道对中老年人的吸引度极大,然而也最容易造成消费纠纷。

     其实,这些保健品根本不像 “健康讲座”讲师们吹嘘的那样,具有某种神奇的疗效。只不过是销售者推销自己那难以出售的产品的“忽悠”手段。

   警情提示:针对“健康讲师”、“健康讲座”给消费者带来的隐患,民警提示广大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止上当受骗。:

  一、从众购买,消费者未必有需求。这种聚集了很多消费者的“讲座”,消费者购买时,很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一旦讲座活动氛围融洽,推销者不断强调该产品独家销售,采取先买先抽奖等形式鼓动部分消费者主动购买,都会导致其他消费者心理防线的突破,趋众心里导致消费者争相购买,而所购买的产品未必需要。

  二、陌生品牌,质量良莠不齐。“健康讲师”在推荐产品时往往会强调自己所推荐的产品是独家销售的。换言之,“健康讲座”可能是该产品唯一的销售渠道,这种产品的品牌、生产厂商、口碑以及功效都为消费者所陌生。这个产品到底好不好?消费者难下判断。与食品、药品不同,保健品有自己的特点。它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能够起到调节人体机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健康讲师”说得头头是道,刻意了混淆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不少保健品被介绍成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神丹妙药,误导了消费者。

  三、易买难退,销售方事后难寻。受“健康讲师”误导,消费者将保健品当成药品购买,如果服用后发觉病症并未减轻,感觉“没效果”想要退货或者更换,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回复。因为因为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存在‘治疗’一说,消费者认为“没效果”,这种主观的不满意,缺乏客观投诉依据。跟药店、超市、食品店等销售不同,这种打着“健康讲座”的保健品销售通常是一群外地人临时性的活动,属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推销”可能持续半个月也可能是三两个月。一旦组织者结束在本地的活动,消费者再想维权,就“查无此人”了。

  四、保健品不具有治疗疾病作用。根据我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宣传保健品有治疗功能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可相信。建议广大老年朋友还是到合法经营门店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正规产品。
  五、除直销企业外,组织者不能在现场直接销售产品。老年朋友参加健康讲座时,如遇到现场推销产品的,可以要求组织者提供直销企业相关证件,不能提供的,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