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操作提示”诈骗
发布:汾阳市公安局 时间:2013/3/5 15:47:37
警惕“操作提示”诈骗
当前,现代通讯工具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同样也衍生出了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的诈骗犯罪问题。
利用拨打电话、群发短信和网上群发信息等现代通讯工具方式实施诈骗,其中不少犯罪分子就是告知受害人一个“操作提示”,不少受害人以为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资金安全。其实不然,这样的“操作提示”,往往是将受害人的资金划拨到犯罪分子的帐户上。为有效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就常见几种案例和几种“操作提示”诈骗案的常见类型(主要有“退”、“放”、“补”、“吓”等)和特点来提醒广大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案例一 以退费退税为由(即“退”)的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一些在校学生、刚毕业学生或新购车车主等人的信息,然后通过拨打电话或群发短信等形式,向受害人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在择校费、学杂费、购车税等方面大做文章,有些受害人认为对方能够说出自己的一些情况,便信以为真,便会按照犯罪分子的提示到银行ATM取款机上进行操作,结果导致受害人钱财被骗。
案例二 以发放贷款(即“放”)为由的诈骗。
犯罪分子以无抵押贷款、贷款利息低等为诱饵,通过群发短信、直接拨打电话和网络、报纸等媒体发布广告,当受害人要贷款时,则要求受害人开设银行卡,有时还会要求在卡内存入贷款额10%到30%的金额,以显示其具有还贷能力。后要求受害人持银行卡到ATM自动取款机上接受汇款。受害人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时,同样是将自己的钱转到骗子帐户上。
案例三 以发放补帖(即“补”)为由的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获得一些受害人的信息后,或者群发信息,冠以比较时髦的话语,以家电下乡发放补帖、购房(车)发放补帖、购种子发放补帖、销粮发放补帖等为借口,诱骗受害人持自己的银行卡到ATM取款机边,根据他们的提示进行操作,结果导致受害人帐户上的资金被转移走。
案例四 以恐吓威胁(即“吓”)为由的诈骗。
犯罪分子往往以受害人的身份资料正在被盗用为由,称为了不受到牵连,建议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此时,又会有人以保护受害人资金或核对资金为由,建议受害人到一家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上,根据他们的提示进行操作,常见谎言有“电话欠费”、“消费透支”、“涉嫌洗黑钱”等。
另外,还有一些以电汇奖金、代办证件为由的诈骗案,让受害人持银行卡到ATM取款机上进行操作。因此,提醒群众要加强防范:
一是增强防范意识。多注意收看和收听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体对最近诈骗手法的报道,了解诈骗手段,加强防范;二是对个人信息、家庭信息、银行卡信息等要善于自我保护,不轻易泄漏给他人;三是不要轻信手机短信和互联网上的广告、中奖等信息,对于急需办理的事情或购买的物品要通过正当方式办理、购买;四是不要贪图便宜,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五是在用电脑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尽量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和打开QQ、淘宝、MSN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
(2)尽量在信誉好的购物网站购物,在购物前要对交易网站和交易对方的资质进行全面了解。不要通过搜索引擎或其他不明网站的链接进入购物网站。对于商品价格与市价差距过于悬殊或不合理时,应小心求证切勿贸然购买。
(3)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应注意核对网址,保管好密码以及相关用户信息。同时不要使用身份证号、出生日期以及电话号码为密码,最好使用字母、数字混合密码。保管好数字证书,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使用网上交易系统。对于异常动态提高警惕,拨打客服热线进行确认及时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