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眼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一个新潮的名字------“扫码族”,不时的拿起手机随处拍照。他们既不是“自拍控”也不是“微博控”,而是利用智能手机提供的条码扫描功能扫描着形形色色的二维条形码,活跃于各大中城市的商场超市,他们手持智能手机以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同类数码便携设备,对宣传海报、电影票、网站、电视娱乐节目、媒体广告、大众生活服务信息提供的二维条形码进行拍摄扫描,从中获取生活乐趣。
一、手机二维码的原理
二维条形码又称二维码,于1994年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它主要是一种利用特殊方式排列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律在平面表现出来的技术,分布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计算机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图形图像、数值信息。它具有一代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可以通过图像输入设备以及光电扫描设备读取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二维码原本是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生产而设计的,但是由于它容易制作、信息存储量大、软件相关程序易于安装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二、手机二维码在中国的发展
2000年初,二维条形码被引入中国,先后被运用到生物工程、医药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等工业生产活动。2007年1月,二维条形码被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正式作为增值服务推广,并正式纳入相关运营业务。随二维条形码影响的深入衍射,移动数码便携设备也趋于智能、轻便、人性的方向发展,二维码走近了每一个居民。
三、手机二维码的隐患
多彩的数码时代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绚丽的改变,只要轻轻一扫,就能添加好友、下载美食商超优惠打折券、上网看视频、投递个人简历信息、乘坐交通工具、支付业务等。二维码几乎无处不在,犯罪分子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涉及此类的违法犯罪活动因“扫”而生。
二维条形码既然可以轻而易举被“黑客”植入带有木马的程序链接,必然会有此类的违法犯罪活动存在。现在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颇多,许多市民会扫二维码参加活动,殊不知在手机扫码完成后,手机会自动连接了某网站链接,随后收到了网络运营商发来的扣费短信,原因就是该用户在扫二维码时,手机植入了木马程序,被强行绑定了某增值业务。智能手机在网络连接通畅的情况下,只要用户扫描有问题的二维条形码,手机就会自动实现信息交换,用户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手机自行连接网络,打开用户通讯录、搜集银行卡号、密码、照片视频等私密信息。所有操作基本都在后台运行,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源源不断的上传至指定服务器以供他人调取。二维码本身并没有毒,关键看它链接的网站所下载内容存在问题。不法分子将木马程序以及相关插件网址生成一个二维码,然后给它“套上”商场打折、优惠券、抽奖券的“外衣”诱导用户扫描。这种专门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诈骗手段,多是采用强制下载、安装应用软件达到获取广告费、恶意扣费、强制产生流量费等以非法获取为目的的诈骗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