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处警工作是派出所民警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处警中,民警除了要具备灵活的头脑、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民警在接处警时说话稍有不慎,就容易“祸从口出”,授人以柄,从而给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引起群众的投诉。
一是要避免现场无语言
有些派出所民警尤其是新民警,由于缺乏经验或是不了解现场情况,在接警到达现场后往往会出现束手无策、一言不发的情形。这种情况下的民警其实是相当被动的,尤其是对当场发生的违法行为,由于事发突然,民警没有心理准备,或者违法行为正在进行之中,由于警力不足或是其他原因,不能做到有效制止的时候,现场民警应在言语、气势等方面控制住现场、稳定现场局面。如果对现场发生的违法行为,民警未加任何制止,受害方会误认为民警不作为或是在有意袒护对方,转而把矛头指向民警,造成民警工作被动。民警在现场处置过程中要反应机敏,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言语要做到有力、有理、有说服力。
二是说话要符合政策,法律
在接处警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报警,民警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处警时,说话一定要符合法律、政策。比如,在接待群众报案时,有的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但不属于本派出所管辖,有的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如果这时候,民警简单地告诉群众这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而没有根据公安法律、法规的规定先受理后移交,就很容易激起报案人的不满进而引发信访、投诉案件。
三是表述法律、政策要准确
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处置民警对现场发生的复杂纠纷,都不会当场随意表态,忙于下结论,而是耐心听取各方陈述,在听完陈述、简单调查的基础上,再分别做双方工作或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处理。这是因为先期处置的派出所民警对当场发生的纠纷,在情况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随意表态,很有可能造成当事一方甚至双方的不满,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先期处置时耐心听取陈述是首要的,听完陈述一般也不要随意表态,尤其不要说出与法律、政策相悖的话语。因为贸然表态不可避免地会否定一方,肯定另一方。如果双方都在气头上,被否定的一方必然会对民警不满,甚至横加指责,与民警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处置陷入僵局。
四是说话时要避免简单,粗暴
说话时语言口气要适当,克服主观不良情绪,以免造成群众激动不满。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是工作以外的一些原因,少数民警有时会带着情绪接处警,或因少数当事人情绪失控、语言冲动,甚至对民警恶语相加,此时民警如果不注意心理调解,用针锋相对的语气说话,就极有可能在现场将矛盾转移到民警身上,容易使现场情况复杂化,带来费力不讨好的后果。所以民警在现场要克制情绪,摆正心态,不要将矛盾纠纷引向自身,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大限度地在第一时间内妥善处置前期工作,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是说话时要尊重民风民俗
接处警民警在出警的现场会经常遇到很多的围观群众,有时群众会说出一些通俗的“玩笑语言”,接处警的民警一定要注意分寸,在没有了解真实含义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回话,以免让群众误解。同时不要与除现场的人员之间谈论与此次工作任务无关的内容,尽量避免有触及群众个人生理缺陷的语言,杜绝使用当地群众忌讳的话语。
总之,派出所民警在接处警和与群众说话时,只要遵守法律政策、讲究方式方法、注重策略分寸、尊重民俗风情,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进而减少投诉和上访,减少因接处警而产生的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