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
圣诞节临近 警方提醒提防假网址、假网银、假客服
发布:汾阳市公安局    时间:2013/12/23 11:09:12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网购狂欢节越来越近了,不少网友也看中这个时机准备“血拼”一把。警方提醒,1225日前后是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的高发期,网上购物时要提高防范意识,警惕“假网址、假网银、假客服”,避免上当受骗.

    近两年以来,通过网络通讯介质为媒介的电信诈骗犯罪呈现普遍蔓延的趋势,公安机关就当前几种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规律特点及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进行分析汇总,希望市民认真识别,提高警惕,最大限度地减少案件的发生和财产损失。

    途径

    来源可疑的电子邮件莫打开

    “网络钓鱼”系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网站进行诈骗活动,为用户发送虚假链接或网页,用户在虚假网页上输入自己的银行账号及密码后,交易往往显示不成功,让事主多次往里汇钱,骗子会通过假网页,捕获到输入的账号及密码信息,将钱款秘密划走。

    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

    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的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植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就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造成资金损失。如收到有以下特点的邮件就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打开和听信:一是伪造发件人信息;二是问候语或开场白往往模仿被假冒单位的口吻和语气,如“亲爱的用户”;三是邮件内容多为传递紧迫的信息,如以账号状态将影响到正常使用或宣称正在通过网站更新账号资料信息等;四是索取个人信息,要求用户提供密码、账号等信息。还有一类邮件是以超低价或海关查没品等为诱饵诱骗消费者。

    手段

    骗子拒绝使用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

    网络购物类诈骗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因买卖商品而发生的诈骗案件,诈骗的商品范围主要集中在数码产品、网游产品(Q币、游戏币、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等)、二手车、名牌外贸服装、手机充值卡、以及毕业证书、考题答案、手机监听器等非正当商品。

    此类诈骗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多次汇款——— 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用户多次汇款。2.拒绝安全支付——— 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提供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谎称“账户最近出现故障”或“不使用支付宝,因为要收手续费,可以再给你算便宜一些”等理由,诱骗用户使用先汇款后交货的不安全交易方式。3.以次充好——— 骗子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用户收货后连呼上当,叫苦不堪。

    学会6招避免上当受骗

    警方表示,如果做到以下6点,提高警惕,基本可以杜绝上当受骗。

    1.虽然网上东西一般比市面上的东西要便宜,但对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还是要多个心眼,这类商品不是骗局就是以次充好,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

    2.使用比较安全的支付宝、U盾等支付工具。在网上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首先看卖家的信用值,再看商品的品质,同时还要货比三家,最后一定要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

    3.仔细甄别,严加防范。那些克隆网站虽然做得惟妙惟肖,但若仔细分辨,还是会发现差别的。一定要注意域名,克隆网页再逼真,与官网的域名也是有差别的。特别是那些要求提供银行卡号与密码的网站更不能大意,一定要仔细分辨,严加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千万不要在网上购买非正当产品,如手机监听器、毕业证书、考题答案等等,要知道在网上叫卖这些所谓的“商品”,几乎百分百是骗局,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更不能参与违法交易。

    5.凡是以各种名义要求先付款的信息,请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财物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之内,不要交给他人,特别是陌生人。

    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