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
电信诈骗12大骗术 防骗有招
发布:兴县公安局    时间:2013/1/7 9:56:12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突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让越来越多的人“中招”。下面的几种骗术是骗子们经常采用的,大家要注意提防,防止上当受骗。

        1、“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并谎称换了手机号码,然后寻机进行诈骗。

        2、“冒充公检法单位”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技术,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事主个人信息被泄露等理由,诱骗事主将钱款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3、“汽车退税”诈骗。犯罪嫌疑人假冒国税局、车管所的工作人员,称事主购买的汽车有退税,可以为其办理汽车退税手续,诱骗事主到ATM机上转移卡里的现金。

        4、“银行卡消费”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或办理贷款等,诱骗事主致电某某电话号码咨询,并让事主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中来实施诈骗。

        5、“中奖信息”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网络消息等途径,以受害人中奖为名向受害人发信息,并以协助办理缴纳公证费等借口或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6、“网络购物”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在知名网站散布虚假商品信息,诱惑贪图网民将钱款汇入嫌疑人为其提供的一假支付网址,从而诈骗钱款。

        7、“邮寄包裹”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邮局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以事主的邮局包裹内有违禁品为由,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以对事主账户资金进行审查为由要事主将钱款存入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中进行诈骗。

        8、“法院传票”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法院的名义,电话通知市民要出庭应诉。此类诈骗电话一般都是打到当事人家中或单位的固定电话,要求接电话的当事人领取诉讼传票。理由多为:因名下信用卡有巨额透支被银行起诉、当事人涉嫌经济犯罪等。上述内容都是由一段电话录音播出,并指示当事人按键进入下一级内容。进入下一级后,有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员先以事主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后以提供“公证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诈骗账户。

        9、“盗QQ冒充熟人”诈骗。通常是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有识破很容易上当。需要您特别当心的是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您聊天,您可千万别上当,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一下电话,防止被骗。

        10、无担保贷款。“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等可办。电话……”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报纸、网站发布信息,如果你与之联系,他会声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并要求你自己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钱到“企业验资款”在账户上,证明企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他查询。而实际上犯罪分子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钱转走了。

        11、编造亲人、朋友事故。比如以打电话谎称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为名进行诈骗。许多家长往往救子心切,未经核实,便把钱汇到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上。

        12、征婚或高薪招聘诈骗。这类诈骗案件以征婚、富婆招人生子、富婆招亲、巨额财产需人继承、高薪招聘男女公关等看起来十分诱人的幌子。冒充中介或婚介所人员,让受害人缴纳保证金等实施诈骗。

防止被骗有招

        一、注意各类电话、短信的来源,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贪便宜,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

        二、对电话、短信中透露的相关信息如有疑问,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账户信息,不要急于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

        三、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易告知自己的情况。遇到可疑情况要多与亲戚、朋友商议,并及时拨打公安机关的报警电话110、金融部门公布的客服电话进行多方查证核实。

        四、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指令在银行ATM机上转账,避免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

        五、不要轻易将卡号、存款密码等告知他人。银行、司法部门均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密码,以及要求转账等。

        六、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人,要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各类信息,如银行账号、家庭住址等。中老年人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决定,要先和家人联系、沟通,防止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