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
社交诈骗"量身定做" 朋友圈"杀熟"骗局几时休
发布:石楼县公安局    时间:2018/4/20 13:05:34

近日,淘宝等多家网购平台被曝存在私照交易,用户花5元到10元不等就能买到一套来自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高清照片或者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成为越发重要也越发棘手的问题。尤其是“社交日常”——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集赞换奖、帮忙砍价、拼团购物……每天在朋友圈刷屏的看似优惠或充满爱心的活动,往往是窃取个人信息的骗局。日前,由公安部起草的《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将再出重拳。

晒照有风险

一些网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出的生活照和小视频,被人拿到网络平台销售,又被一些买家冒用在贴吧交友、相亲网站、医美宣传、微商广告等处,“复制粘贴”出一个虚假的人进行社交诈骗。私照成了商品,而当事人却浑然不知。

躲过了“商品交易”,还要防各类“假”朋友。今年1月,网友郑先生一早在微信上收到“妻子”的转账要求,发完近一万元后自己就被拉黑了。不知所以的他给妻子打电话,才知道被骗了!原来一个微信好友搜集了他朋友圈晒出的照片,修改了昵称和头像,伪装成郑先生的“妻子”。这样的例子已不是个别现象。

“免费馅饼”布满陷阱

北京的李先生在微信上收到一条朋友发来的“砍价”求助,他点击链接后,被要求“前往APP帮忙砍价”,下载APP时填写了姓名和手机号。结果,朋友们立刻收到了留着他名字的诈骗短信。

扫描二维码获取话费,转发某个广告领取红包,点赞领取礼物……花样百出的骗局极力“搜刮”网友的手机号、家庭住址、消费习惯、收入等个人信息。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诈骗屡见不鲜,除了受害者有‘熟人心理’,更多的是追求所谓‘奖励金’,贪蝇头小利

授权获取“强买强卖”

很多网友都有类似无奈的经历,每个月朋友圈总有几位父母发投票链接求关注、求选票。从最早需要关注投票官方微信公号,到需要指纹验证,投票程序越来越复杂,经常会申请获取手机各种授权,“投了烧钱,不投伤感情”。

朋友圈投票蜕变为“传销式”商业活动,成为“黑色利益链”的牟利工具。而很多常见的朋友圈刷屏操作也处处是陷阱。

走俏朋友圈的“高考准考证”“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图像生成软件,往往要求用户上传个人真实的照片、姓名、出生年月等重要个人信息;间歇性在朋友圈出现的扫码清理“僵尸粉”的推广信息,提供的是登录微信PC端的二维码,一旦登录相当于把微信控制权拱手相让……

投票、性格测试等活动要求获取的授权大部分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授权,同意则意味着本来只对朋友公开的信息,会被链接背后的人或公司掌握,读取手机里的通讯录、照片等,堂而皇之进入你的手机。

石楼公安提醒广大网友:杜绝侥幸心理,不要猎奇或贪图小便宜,尤其在实施商业性、支付性等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行为时,要格外谨慎,多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