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的主要形式
1、利用手机短信息进行诈骗。作案人员利用手机向用户发送虚假信息,骗取被害人邮寄费、信息费、预付款、定金等。
2、利用网上拍卖进行诈骗。作案人员使用假身份证在各大网站商品拍卖平台注册,提供虚假供货信息,或以极低的价格引诱网民,交易成功后,欺骗被害人将钱汇入指定的银行帐号,却不邮寄货物或邮寄不符合要求的商品。
3、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作案人员通过发布“出售高考、四六级考试试题”等虚假信息诈骗钱财。
4、通过网上聊天进行诈骗的。作案人员利用网上聊天结识网友,骗取信任后,伺机骗财骗色。
5、假借网络购物、网络招工、网络婚介等骗取钱财。
网上购物要当心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一些不法之徒也利用计算机网络设置购物陷阱,如发布虚假广告、售卖伪劣商品等,使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第一,消费者对网上购物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应选择访问量较高、口碑好、诚信度高的网站购物。要尽可能对售货网站的合法性进行核实,了解网站有无通信管理局核发的ICP证或经工商部门认可的标志、公司具体地址、固定电话号码等基本情况,只留联系手机号码的网站不可轻信,并尽量采用货到付款、同城交易的方式。
第二,切莫泄漏个人密码,同时应避免采用容易联想的密码,如:电话号码和生日等。
第三,消费者购物前必须要知道卖家的固定电话及具体地址,必要时应打电话加以核实。对以公司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但却要求消费者将钱款打人个人账户的行为,尤其应当谨慎对待,千万不要冒然付款。
第四,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低价,若网上购买物品售价与市场价格差距大,要注意防止价格陷阱。
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危害多
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很大,除了头脑发育受到影响,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一些网络游戏存在暴力、欺诈、赌博、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和倾向,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针对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增多的现象,警方提示:
1、青少年要正确认识网络游戏,自觉培育良好的兴趣与爱好,用道德、知识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2、学校和广大家长也要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有所监督和提醒,对学生加强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引导。
3、全社会要形成共同的防范意识,为下一代创造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让孩子远离网络色情
色情信息是网络上的毒瘤,严重危害着网络的健康发展,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它已成为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警方提示广大家长:
1、把上网搜索变为家庭活动。家长主动帮孩子选择优良网站,尽可能把电脑放在客厅或家人一起活动的区域。
2、寻找适当的网络反黄软件,最好是在电信骨干网上能够对色情信息做出根本性拦击的软件。
3、随时注意孩子浏览的网站中是否包含了暴力或色情的内容。
4、注意异常现象。例如:电话帐单或信用卡帐单是否有异常支出,孩子是否常深夜上网,而且沉湎于网络中。
5、发现网上色情违法犯罪行为,立即举报,努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空间。
与网友见面要当心
一些不法分子以与网友见面为名实施违法犯罪:一是骗取手机不还。网友相约在茶馆、餐馆、游戏机室等公共场所,借故用被害人手机“回电”,便一去不回;二是骗不成就抢。违法犯罪分子在聊天室里专门寻找一些警惕性较差的女中学生聊天,一旦打探到对方带有手机,就迫不及待地热情邀请女生到他所在的网吧一起玩游戏,一般女生所走的路线都会经过偏僻的小巷或街心花园,当经过此处时,早已守候在那里的歹徒便一拥而上,将其所带的手机和随身财物一抢而空;三是针对女学生实施性侵害。有些社会闲散青年通过网上聊天,认识女学生后,便盛情邀请见面,对其实施性侵害。警方提醒青少年朋友:
与网友见面,最好征得父母的同意,并在有人陪同下前往,而且地点要选在公共场所。见面时,不要轻易将自己的手机借给他人使用,如要借出,应让借用者在你的视线之内使用。如果发现他有持机溜走的迹象,应克服害羞心理大声拒绝,并及时报警。对总想与女生套近乎或老打听女生有关信息的网上聊天者,女同学应该不予理睬。尽量不要与素未谋面的异性网友见面,更不要轻易地单独跟对方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去。
网上售车莫轻信
对网上售车一定要加强自身防范,警方提醒:
1、车辆买卖必须通过公安机关的车辆管理所或正规的二手车市场进行,切莫进行场外交易。
2、时刻保持冷静头脑,当网上车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时,不要贪便宜,要多长个心眼,想想是否是个陷阱。
3、开展必要的调查和查询,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对其标榜的所谓公司,可通过工商部门开展资质调查,以确定其真伪。
4、坚持当面交易,要求对方提供出售车辆的有效证明,包括正规发票、生产厂家、维修卡等。
网上邮件骗局
人们在上网时,或多或少地会收到一些大谈让你发财致富的邮件,警方提示,天上绝不会掉下馅饼。邮件骗局主要有:
1、连锁电子邮件——以“幸运邮件”为名,在信中要求收信人寄出小额金钱给邮件名单里的人,然后等着其他人寄钱给你,否则就会惨遭不幸。
2、高价回收骗局——刊登启事要求应征者花巨资买回生产材料生产商品,他们负责回收,但回收时又以“质量未达标准”为由拒绝回收,使许多人损失惨重。
3、不劳而获的秘方——其实是利用非法的“套汇”方法,通过电子结算让网民在国际货币市场赚取利润。
4、免费赠品的诱惑——“恭喜你中大奖,可以免费获得电脑、手机等高价商品”,但总是通知你先支付一笔不菲的“邮资”。结果是付钱后,奖品就遥遥无期了。
5、丰富投资的回报——在电子邮件中承诺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消费者。事实上是利用“老鼠会”模式吸收资金,最后使你血本无归。